河南人结婚都有什么讲究?

北京婚礼西装去哪里买-晨照结婚西装定制北京

1、在河南地区,嫂子给将嫁的妹妹梳头,这有两种情况,一是梳成髻,即媳妇头,意味着妹妹将成为人家的媳妇。一是还按闺女的发式梳,即梳长辫子,意即妹妹是待出阁的闺女,等到婆家后,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婶子大娘挽成髻。给姑娘梳头时有歌。

在豫北长坦县,其歌词为:“前拢七,后拢八,婆家娘家一齐发。婆家发了二顷半,娘家发了二顷八,走到半路发庄嫁。”

2、订婚要给订礼 双方家人吃饭。

3、准备结婚的前一个月吧,男方要带上足够的钱去给女方买衣服、首饰之类,衣服要买好几套,在婚礼时候穿。?

4、结婚的前几天两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礼的细节。

5、婚礼当天新郎要在婚礼当天的早上去接新娘,越早福气越多。?

6、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“把轿门”,男方家要准备足够的红包给把轿门的,要是把轿门的不放行,新娘是不会“下轿”的。这个“把轿门的”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,一串钥匙要给一个红包。

7、新娘进去新郎家之后,开始拜天地高堂、对拜等,完了之后 司仪会主持新娘“改口”就是喊“爸、妈” 新郎家长要给“改口费” 。?

8、入洞房,大家回避,新娘换衣服之后,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,新娘可洗手示意,然后给妹妹或者侄女红包。

9、然后大家闹玩一番,基本都是拉着新郎打油,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,这些人要机灵闪躲,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让人心疼的。?

10、然后开饭,大吃一顿酒席 。

河南婚礼酒席有三八场,分别是八个热菜、凉菜、汤。

八八四,貌似减少4个汤或者凉菜。

八碗四,最薄的席了,八个热菜,4个凉菜。

结婚当天算起,第三天女婿要回门,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摆桌请客。

郭晶晶霍启刚又约会,40岁皮肤干黄眼瘪,面对如此真实的她你怎么看?

跳水皇后郭晶晶,不仅仅是在体坛上赢得多个金牌为国争光而让人印象深刻,更是因为她和霍启刚的婚姻幸福美满,而且婚后生活低调朴实,大众印象中,从没看过郭晶晶炫富晒朋友圈,也没看过她拼命穿名牌戴首饰,更没看过她到哪里去血拼买包包。

郭晶晶,是一个自己用实力就闪闪发光的女子,所以才能吸引到优质阔少霍启刚的青睐,并且结婚多年两人一直相敬如宾。

一直做自己,也许这就是郭晶晶的人格魅力所在。即使身处的环境已经变了,自己嫁入了豪门,她仍然是那个带着老公孩子逛超市,给孩子买几十元童装,那个始终没失去自己的郭晶晶。

其实,郭晶晶能守住本心,是多么了不起。她的公公霍震霆都佩服地夸赞她,说她对孙子的教育很严格,而且非常注重言传身教,郭晶晶和霍启刚几乎从不对外晒孩子,偶尔上媒体,还是一家人出街步行,或者是夫妇俩带着孩子一起做义工。

这样一个独特的郭晶晶,就是霍启刚眼里最美的女人。郭晶晶和霍启刚两人和友人聚会活动中,大家都戴着口罩,因为疫情的原因,合影也尽量保持着距离。

可以看到,郭晶晶穿着普通的裙子,脸上洋溢着敦厚温暖的微笑。她虽然皮肤略显疲累发黄,但是整个人有着恬淡的幸福感,可以看出生活很安逸满足。

霍启刚和妻子穿白色内搭情侣衫,黑色外衣,显得默契又自然。

霍启刚自从和郭晶晶结婚,一直以太太为自豪,他每次和郭晶晶同框,都欣然一副迷弟的样子,始终对郭晶晶爱如珍宝,两人十几年如一日的相敬如宾,甜蜜感情,让人们刷新了对富二代霍启刚的印象。

幸福就是你的另一半,总是记得你的好,总是看到你好的一面。你的魅力总在对方的眼里光芒四射,这样一来,相悦作用,伴侣之间就会越看对方越顺眼,日子也越过越好。

郭晶晶和霍启刚经常穿情侣装,只是很低调,比如这套蓝白搭配的服装。霍启刚的蓝色高级定制西装,搭配T恤。郭晶晶的蓝色西装裤,搭配白色中袖衬衫,有一种休闲的美感。

其实从郭晶晶的手可以看出,她没有过着整日保养美容的日子,她婚后并不是一个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的享受型妻子,而是凡事依然亲力亲为,没有失去勤劳本色的优秀女性。也许正是这样真实的郭晶晶,才敢于真实的面对略显发黄的皮肤,不惧外界评论说她状态不佳,颜值减分,因为她和霍启刚的感情,就是因为真实才浓厚绵长。

朋友结婚祝福语

1、三秋桂子迎新人,十里荷花怜子心。鸿雁飞过留书痕,佳偶天成户对门。月上柳梢正黄昏,佳人有约小树林。洞房花烛巫山云,誓言今生永同心。

2、喜鹊喳喳叫,好运又来报,良缘美景好逍遥,喜事美事齐欢闹,福运财运呱呱叫,新人友人全欢笑,幸运鸿运蹦蹦跳,祝福一对新人恩恩爱爱,白头偕老。

3、相知而相爱,相爱更相知,喜结连理在今日,相爱携手一辈子,从此过上好日子。衷心祝福你们两口子,让幸福绽放美丽的花朵,洒满你们未来的好日子!

4、今天新人并肩,鞭炮响成一片。对着光棍节说声“Bay,对着幸福说声“嗨”。对着未来说声同在,对着彼此说声珍惜未来,对着彼此耳朵说声明年抱着双胞胎。祝一对新人喜结连理,幸福到白头!

5、春风拂心心和乐,对联映花花娇美。红花扯住一双人,青丝挽起两颗心。一拜父母谢深恩,再拜天地表衷肠。今生相守相依偎,此世同心同欢畅。真心祝愿你新婚快乐。

6、锣鼓喧天好日子,花团锦簇真热闹。四海五湖宾客至,车水马龙祝福来。郎才女貌天仙配,花好月圆并蒂莲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真爱永恒无绝期。祝新婚快乐。

汉族的风俗习惯

作为中国的主体民族,汉族的风俗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,具体体现在服饰、饮食、住行等方面。

1、汉族服饰

在气候较寒冷的地区例如青海一带,汉族人穿皮革、毛制品的较多。

清代年间,富贵人家的男子身穿长袍、马褂,戴瓜皮帽。女子身穿单、夹长衫,裹足穿小尖头布鞋。一般平民穿粗布短袄、褐褂(用羊毛织成的褂子),羊皮或山羊皮做成长、短皮袄,穿布裤或褐裤,戴黑白毡帽,系腰带,打绑腿。

民国时期,男子着装与清代基本相同,但不留发辫,夏戴瓜皮帽、黑白毡帽,冬戴火车头帽、羊羔皮帽或狐皮帽。男足穿布鞋或自制的连帮带底的船形鞋,妇女穿绣花布鞋。老年妇女为高纂头发型,中青年妇女油花头、饰银簪等首饰,戴银、铜耳坠、戒指和手镯。

1949年后,男子穿中山装或列宁装,妇女留双辫或剪发,不戴首饰,衣着简单。20世纪80年代,服饰日趋时髦,男着西装、茄克衫等;妇女着装不断变化,金、银戒指、耳环、项链等倍受青年妇女的青睐。

2、汉族饮食

汉族食物结构接近回族。面食做法较特殊的有:用鏊烧制的炉馍馍;油炸的张嘴、油锞儿、翻跟头;青稞面烙干粮、锅盔。夏季,乡间喜食荨麻拌汤、韭合、烙饼等。秋粮半成熟后,用青稞麦粒做成麦素,烹油,佐以葱花、盐、香菜等,别有风味,也称“吃青”。

汉族食猪肉、牛肉、羊肉等。特别是“羊羔盖被儿”十分讲究,选肥羊羔一只,宰杀后切成小块,配以调料,用青油炒后,加少许水,上盖一大面饼,温火焖熟,面饼就汤、羊羔肉吃,鲜嫩可口,营养丰富,是款待贵客的佳肴。

汉族人爱喝奶茶、茯茶。每逢喜事要饮酒,请厨师做宴席,有肉八盘、海八盘、十大碗等。

3、汉族住行

汉族住土墙围起的独户四合院庄廓。以前多为土木结构的土屋,以座北向南的北房为主房。主房中间设中堂,放长条桌或面柜。院内砌花园,大门多向南开。室内靠窗做火炕,上铺毡毯供吃饭或歇息。

80至90年代,砖木结构的瓦房逐步代替土屋。1949年前后,室内用铁、铜火盆及牛、马粪做成的粪块或木柴取暖。

20世纪50年代以后,煤大量开采,泥火炉、铁火炉取代火盆。20世纪60年代逐渐以自行车、胶轮大车、卡车为运输工具。20世纪80年代以后,自行车、汽车、托拉机、摩托车等成为普遍的运输工具。

4、汉族婚嫁

1949年前,汉族青年男女结婚遵从“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”,实行包办婚姻。早婚、童养媳、近亲结婚较普遍。 1953年后,贯彻《婚姻法》,实行婚姻自由,废除包办婚姻、纳妾、童养媳等陋俗。提倡婚事简办,举行集体婚礼,婚礼简单,民风淳朴。

20世纪70年代,提倡计划生育、晚婚晚育。20世纪80年代,随着收入的提高,结婚彩礼逐步升级,迎亲要汽车,家具要组合,衣服要高档。互相攀比之风日盛,虽提倡婚事简办,但成效不大。汉族结婚仪式比较复杂,各个地方会有所不同。

5、汉族生育

汉族人不论生男生女,都会对头胎比较看重。婴儿出生第二天,女婿给岳父母及主要亲戚报喜。第三天用百草花、柏叶、红枣、钱币置水盆,给婴儿洗浴,称“洗三”。

第10天或30天由娘舅家带衣料食品等看望产妇叫“看月”。孩子至百天请长辈剃发,名“过百岁”或“过百禄”,祝贺孩子健康长寿。

6、汉族丧葬

汉族以土葬为主,间有火葬。丧事分“泪丧”和“喜丧”。父母中年去世为“泪丧”。年过花甲逝世称“喜丧”。

人去世后更换新衣,遗体停放正屋中堂3至7天。用白纸或布覆体,红、蓝布片罩面。灵前摆放“倒头献食”,在盆内焚化纸钱。同时,即给亲邻报丧,并请风水先生或长者去相墓破土挖坟穴。

送葬前亲邻吊唁,送挽帐、馒头、大米、花圈、金银斗、钱等。亡人家用丧宴招待亲朋。者儿子戴麻冠,拄丧棒,称“孝子”,儿媳及晚辈妇女穿孝衫。有的请吹鼓手奏哀乐。

送葬前一天,宴请者娘舅和亲邻长辈,“孝子”汇报病情治疗,丧事准备情况,让众亲邻评议平时孝敬好坏。若有忤逆不孝情况,当众批评或体罚,谓之“娘外家说话”。送葬日清晨入殓,子女有“望骨”规矩。

送葬时,“孝子”怀揣家谱,执领魂幡等物品。老人须在太阳未出,前掩埋。葬后3天亲属上坟祭奠,称“全三”。49天、100天和1周年时,亦上坟祭奠。未婚少男、少女,一般火葬后就地埋葬。

7、汉族节日

汉族主要有春节、元宵节、端阳节、中秋节等。春节又称过年。节前杀猪宰羊,准备食品和年货,打扫室内外卫生。除夕贴春联,上坟祭祖。夜晚合家守岁,吃年夜饭,老人给小孩压岁钱。大年初一家族内给长辈拜年。初二开始,亲友互相拜年祝福。

元宵节,有舞龙舞狮,装扮八大光棍、灯官老爷、哑巴拉驴、胖婆娘、踩高跷、小唱等社火节目。

端阳节时,每家门口插杨柳枝,吃粽子、彩蛋、凉面,喝雄黄酒,小孩身佩各种式样的香包。许多家庭去野外会餐,名“踏青”或“踩青”。

中秋节,家家户户用小麦面粉做出有各种图案的月饼或烤制的点心。晚9至10时,在庭院桌子上摆放月饼、西瓜、鲜果等,谓“献月”。年轻人在巷道、场院打响鞭。夜晚还有偷月饼的习俗。

除此之外,还有“正二十”、“二月二”、“十月一”、“腊八”等节日。还有祭奠祖先和佛祖的传统,如“天社(春分日)“、“清明”、“四月八”、“六月六”、“七月十五”、腊月二十三日“祭灶”等活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