蕲春定制西装-鄂州西装定制
蕲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
黄冈蕲春县结婚习俗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传统中国人婚礼的基本,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定下。所谓「六礼」是娶妻时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,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,才算得到正式承认。六项礼仪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和迎亲。「三书」则是奉行六礼时应具备的文书,包括聘书、礼书和迎书,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纪录。 现代人讲求简单便捷,传统上三书六礼的礼节现已化繁为简,部份更与西式的婚礼习俗混为一体。 三书 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(即过文定)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,用作确定婚约。 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致敬女家的书信,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。 迎书迎亲当日,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。 这三书是整个婚礼程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书柬,内容都是一些吉祥、赞颂、祝贺的语句。 六礼 纳采古时侯,男方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,便会托媒人把礼物送到女方家中,请求谈论婚事,也即我们所谓的提亲。 问名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,会将女先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(即年庚八字)交给媒人,媒人则会将准新娘的八字、名字、籍贯及三代资料等写在红纸上(称为「庾帖」),交给男家以占卜吉凶,亦即现时所说的夹八字。 纳吉又称过文定,男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是否互相配合,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。这手续称为合婚。如果男女双方年庾八字无相冲相克,便可商量订亲条件。所以,古时算命先生对婚事掌有最大权柄,亲事成与不成全凭他的一句话。 纳征又称过大礼,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一切条件,男女依照议定条件,送聘礼(俗称定礼或茶礼)到女家,双方交换订婚书帖,婚约到这时才算被正或承认。 请期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,亦有自己翻查「通胜」,找个迎娶的好日子。当吉期择定后,再通知女家为女儿出嫁作好准备,便是请期。 迎亲大婚之日,新郎带备迎亲书到女家迎娶新娘。 过大礼 过大礼又称纳征,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较完整,同时也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。 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,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(她们必须是全 福之人,即是既有丈夫、儿女,而公婆、父母皆在)会同媒人,带备聘金、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。 为取其成双成对的意思,过大礼的物品多 为偶数,分别盛载于五个中式礼盒中,连同一帖盒,组成六个礼盒。除送赠聘礼外,男方亦会先择取两、三个吉日,于过大礼当日请女家决定大婚之期。男家聘礼送到后,男家的女宾会打开礼盒挑选几件金饰为新娘戴上,边说吉祥话,之后大家互相祝贺道喜,过大礼的仪式便算完成。 过礼注意事项: 过大礼演变至今,已成为过文定的了。即男家备礼金和多种礼物送到女家,作为订亲仪式。 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、礼金、礼品等,数量均用偶数,即取成双成对之意。 过礼中,椰子取其有爷有子意头。若父母健在用两对,否则用一对即可。 八样京果,包括莲子、百合、龙眼干、荔枝干、红豆、绿豆、花生、合桃。 茶叶,皆因茶树不能移植,种植之时须用种子,故赠以茶叶为礼物。 女方收到大礼,需要回礼。通常是上列物品及莲藕一对、头一对、石榴一对 ,更根据男友亲友多寡而送贺帷巾。送给女婿的有西装 (衣料) 、皮带、袜两对、 银包 (内须放金钱) 、利是两对,上写:「五代同堂,百子千孙」。 送嫁妆 收到大礼后,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。以往,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,取其坚固耐用之意。 送嫁妆可分为「送妆」与「迎妆」。「送妆」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,除了抬妆的人外,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,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。 嫁妆抬到男家后,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,这叫「迎妆」。男家的本家人看过妆奁录(嫁妆物品的数量、品种的目录),知道嫁妆的总台数数后,方可卸台安妆。男家这时一定给送妆的、使唤的及抬妆的红封包(利是),以取吉祥顺景的意头。 上头 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,要组织新家庭,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。上头分新郎上头和新娘上头。仪式在大婚之周前一晚进行,先选定吉时,再由男女双方各自在家中进行仪式。通常,男方的上头时间会较女方早约半小时。 上头时,男女双方需先沐浴,并由「全福」之人(俗称好命佬/好命婆,为男女方家族中的长辈,需父母、子女健在,夫妻和睦者)以柚菜浇水洗身(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秽)。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,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而坐,由「好命佬」或「好命婆」替其梳头。新娘的头发会梳成发髻,以示她嫁作人妇后踏入成人阶段。边梳头的同时,「好命佬」或「好命婆」要边说出押韵的吉祥语句。例如: 一梳梳到尾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儿孙满地,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。语意是祝颂新人能同偕白首,婚姻美满。最后,「好命佬」或r好命婆」需把扁柏及红头绳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,这样才算完成上头仪式。 好命人负责上头 上头通常在结婚的前夕举行,虽然仪式不算复杂,却是简单而隆重,必须拣个好时辰进行。仪式需要由「好命婆」或「好命佬」在男女双方的家中各自举行,好命婆和好命佬其实是男女双方的长辈,凡父母子女健在,婚姻和睦者为佳,希望将对方的好运加诸于一对新人身上。如果双方父母有儿有女且白头到老,上头的仪式都可由父母负责。 男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,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,取其新的 开始之意。案前应准备汤圆三碗(每碗九粒) 、镜、红头绳、尖梳、子孙尺、铰剪,至吉时便由好命人上头(梳头) ,并诚心向天参拜,上头完毕后,便可与家人及兄弟们同吃汤圆,分享结婚的喜悦。 女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,然后要择一个看 见月亮的窗口,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、生果、烧肉、鸡,诚心向天参拜,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、针线包、红丝巾;而剪刀代表有利、 子孙尺、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,即所谓「龙头镜,铰剪尺」。 上阁 举行婚褛前最重要的仪式、礼节是「上阁」及「上头」。「上阁」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,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,由一班闰中姊妹、密友陪伴,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,做妤心理准备,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。 新娘会直至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,因此,俗称姑娘出嫁为「出阁」。现代人亦有类似「上阁」的活动,新娘于婚礼前一晚邀请姊妹、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诉心事,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阶段作好准备。虽然偶然也有姊妹们情绪激动落泪的情况,但整体气氛仍是充满欢欣的。 出门 新娘离开娘家出门前,要准备三封利是:威旺金、拜祖利是及满堂利是,到男家时文予新翁。 出门时,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掺扶并打红伞,寓意开枝散叶,其它姊妹也需边走边撒米及红、绿豆,俗称「喂金鸡」,据说可防止金鸡啄新娘,有辟邪作:月。 亦有说撒米撑红伞的仪式目的是避三煞(青草、青牛、乌鸡),月红伞防护邪魔对新娘的侵害,撒米则引开三煞的注意力。仪式完结后,新娘便可启程往男家。 开门利是 在以往,当男家花轿到达女家,女家需准备一些红包(称为「门包」),迎接花轿进门。 时至今日,情况刚好相反,新郎与戥穿石到达女家迎接新娘,多会遭到姊妹团的阻拦,索取开门利是(数目多以「三」或「九」为主,以取其「三三不尽」、「长长久久」的意,思)之余,亦会以种种玩意考验新郎的诚意。 其实,男女隔门斗嘴,索取开门利是不但能增添热闹气氛,同时也新娘讨人欢喜,女家不 舍得她离家出嫁的意思。不过,一众姊妹在索取开门利是时要好好掌握时间,不要闹得大久,以兔误了出门吉时。 新娘进门 到达男家后,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人男方家门。在大门槛外会预 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(铜盆或铁盆均可),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,这叫「过火盆」,取其发旺、赶邪之意。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,分为三个步骤,第一是拜天地,第二是拜祖先,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。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,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,新娘并向家翁、家姑奉上香茶,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,至于跪下与否,则视乎敬、受双方的喜好。 跪拜父母后,新人会互相对拜,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,在互租对拜后,堂才告礼成。 敬茶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,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。新人在拜过祖先,出门时必须先向岳丈母敬茶门时也要向翁姑敬茶,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,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,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。 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,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,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。新家翁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,会送上金手镯、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,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(俗称「槟榔盒」)放上一封利是,作为大妗姐的赏钱。 三朝回门 回门虽然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,却是中国人传统一个极重要的嫁娶礼仪,绝不可掉以轻心。 从前,新娘出嫁后,会在第三天由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探望父母。男家一定要送回金猪一只,以示新娘子的贞洁。 女家收到金猪后即分予亲戚朋友、街坊邻理享用,表示自家女儿不辱门楣。传统上,岳丈母需留回门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饭,但现在大多数新人都选择即日回门,既省时又方便,所以新人只在娘家稍作休息,用些茶点便算交待过这个礼节。
蕲春采茶戏的起源和发展
蕲春县位于湖北东陲,大别南麓,长江中游北岸,东与广济、黄梅、安
徽宿松县接壤,北界英山、安徽安徽太湖两县,西与浠水县毗连,南怀阳新县、黄石市隔江相望,境内有山有畈,故分“山区”、“畈区”,据《蕲州志》记载,早在唐代,蕲春便盛产茶叶,州官每年皆以香茗进献朝廷。山区茶农每逢采茶之季,总爱“对山歌”或男友对歌,或这山采茶人与那坡采茶人对歌。山歌内容多为男友爱情和农村生活中的见闻。唱词来源常是“见山唱山”,“见水唱水”,说张三就唱张三”,“道李四就唱李四”颇具口头即兴创作特点。长期以来,在“采茶对山歌”的活动中,逐渐形成许多特有的唱腔曲调,人们称它为”蕲春采茶调。在畈区,老百姓则有这样的传统:每逢插秧委节,农民总要专门请人在田岸上为插者唱歌。所请者为四人,一人主唱兼击鼓,其余三人随鼓锣伴奏。主唱者先唱四句吉祥词语开头,称为“开秧门”;接着便是唱山歌(这种山歌的曲调有别于采茶山歌),由主唱者领唱,敲锣者及插身的乡亲们担任“帮腔”。若遇两姓家族或两个垸子的人在一畈上插秧,便会出现“对山歌”的热闹场面。用于以上活动中的唱腔曲调,老百姓称它为“蕲春畈腔”。由于插秧委节时间长,而所唱内容及歌词又不能天天照旧重复,歌者便引来民间说唱本和戏文中的唱词片段,借以更新歌唱内,于是畈腔便不自觉地进入戏曲领域。随着生活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的发展,采茶调和畈腔逐渐流传开来,人们根据采伐茶调和畈腔进行填词,由一个或两个人按照不同的人称演唱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;后来,又由几个或十几个人,按照不同的人称演唱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;后来,又由几个或十几个人,按照不同的角色化装后,穿上“服装”,演唱一个情节比较完整的故,把它搬到台上,老百姓称之为“蕲春采伐”或“蕲春采子戏”。或“蕲春采子戏”。由于演唱中常用“帮腔”,帮腔中又多有“喔嗬”之声,因此,人们都称蕲春采茶戏的唱腔为“蕲春喔嗬腔”。
清代乾、嘉年间,蕲春采伐盛行乡里。当地汉族民间每逢节日、庙会、迎亲嫁娶、生日做寿,都爱请戏班唱采茶戏。据蕲春县《文化志》主编钱雁宾讲,他曾在陈诗的故乡檀林河见到一册光绪版的线装书——《?余碎金》(因年久虫蛀,该书封面仅剩“余碎金”三字),书中载有陈诗与蕲春采茶戏的故事。陈诗,清代著名学者,蕲春县檀河人,乾隆年间,任工部虞衡司主事,广有著述。有一年正月十五,檀林河朱、刘河姓族人请来戏班唱采伐。朱姓人说朱家出了个朱元璋,要唱朱元璋的戏;刘姓人说刘家有个汉刘邦,要唱刘邦的戏。观众早已去集戏场,两姓族人却争执不下,互相械斗起来。为了戏早点开锣,他们备酒请陈诗评理。当时陈诗正告老在家闲居,于是应请前往排解纠纷。一番劝解之后,陈诗当即提笔为朱,刘两姓写了副对联,贴在草台两柱上(可惜《?余碎金》一书于十年浩动中焚毁,此对联钱雁宾已记不起来),两姓争斗终休,重归于好,共请红班演唱蕲春采茶戏,一同欢庆新春。
据《蕲春县文化志》资料记载,被誉为鄂东“滑稽之雄”、湖北民间文学中著名的机智人物代表者、太平天国约士(相发于清朝举人)陈仰瞻《绰号陈细怪),曾为家乡株林河上演蕲春采茯戏赠与对联,并让人贴在戏台两边的柱子上。其上联是“喜看戏台前张二女赶会”,下联是“恐怕家庭里於老四拜年》这类剧目早在咸丰年间就是蕲春采茶戏的常演剧目,还说明上述二剧的剧情在当时巳是家喻户晓,尽人皆知。
民国年间,国民党当局曾把采戏列为“花鼓*戏”明令禁演。许多艺人因唱采茶戏被打被抓。然崦,老百姓却非常喜爱采茶戏。至民国十六年,蕲春县张旁榜、檀林河、童畈、高新铺、桐梓河、狮子口、鼓思桥、横车、清水河、漕家河、竹瓦等地,都有采茶戏班。蕲春采茶戏因此广为流行,乡间农民我会哼唱几句喔嗬腔。
解放后,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采戏这一传统的民间戏曲艺术。1957年,蕲春县文化馆把县内各地的采茶艺人请到县城,又从当时的湖北艺术学院请来王民基等专业音乐工作者,他们共同整理出《方卿拜寿》、《荞麦粑赶生》《白扇记》、《牌环记》、《吐绒记》、《砂子岗》等80多出蕲春采茶戏的传统剧目,记录了蕲春采茶戏的各类唱腔,并称植了一些反映现代生活的新剧目,让采茶戏这一传统艺术为新社会新生活服务,使她焕发出新的艺术光彩。同的,由著名蕲春采茶戏艺人徐德清、彭义宾等人组成蕲春采茶戏剧组,参加黄冈地区代表队赴省会演,他们在汉演出了反映拥军优属的小戏《三换肩》,受到了与会代表发好评。
1960年,蕲春县黄梅剧团曾挖掘整理蕲春采茶戏传统剧目《楼台会》将喔嗬腔配上民族管弦伴奏,参加湖北省专业剧团教学会演。该戏在汉上演后,一度引起省、地领导和专业音乐工作者的极大兴趣。
1962年,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率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来蕲春演出。他们利用演出间隙,观看了蕲春县建筑工程队业余采茶剧协和演出的(鱼网会母)。观后,王少舫对剧中胡金蓬为母亲扇扇子这一传统表演程式很感兴趣。座谈时,王少舫赞不绝口地说:“胡金蓬替母亲打扇这一表演程式,技巧不多,表演朴实,用在剧中,动作优美,很有生活气息,给人看了感到自然,贴切。从这个戏里,我们扑克到了蕲春采戏传统表演艺人的特地结合起来,是一个很好的启示……”27年后,在湖北省首届黄梅戏艺术节中,安徽省黄梅戏剧协和民演孙怀仁,兴致勃勃地和笔 才一起回忆当年在蕲春观看采茶戏的事。她谈笑风生,边“做”边说:当时我看到剧中**下楼时,怎么老是双手高举过头,间隔一尺多远,同时屁股翘起,向后一步一步地退着。对这样的‘下楼’,我当时很不理解。后来下乡演出,发现农村用的楼梯都是可以搬动的‘架子梯’,农民下楼时,确实是退着下的。我这才大悟——原来你们蕲春采茶戏橄人的表演都是有生活依据。……”
1965年,蕲春县黄梅剧团又用喔嗬排演创作居目——现代小戏《凤凰桥》,在青石区上演之后,把它定为赴黄冈地区会演剧目。
1973年,蕲春县文工图(蕲春县黄梅戏剧团于1966改为文工团,1978年又改为黄梅戏剧团)排演了蕲春采茶戏《金凤山》,并以此参加黄冈地区专业剧团他作剧目调演。1974年,该团还用喔嗬腔移植京剧《平原作战》选场,录音后,在中央广播电台二台的《对台湾同胞广播。”但是,在整体“文化在革命 ”的十年中,大批的古装对剧目被诬蔑为“封、资、修黑货”而遭到批判和禁演,一大批传统采茶戏的剧本被查抄焚毁,一些演唱过古装采茶戏的艺人也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。蕲春赤东区童畈村采茶艺人童天星,因在田间隔口哼唱几句传统戏唱腔,就被大队革委会的干部批头号了好几天。当时,农村中可谓“‘茶花’凋零,锣鼓匿声”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党的“百花齐放,推陈出新”的文艺政策又回来了。一时间,业余采茶剧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。新演员纷纷出外求师;老艺人有拿出收藏多年的剧本,有的趁自己健在,口授笔传,将“肚子”里的台词、唱腔和盘托出。老艺人徐德清、鼓义宾、黄来顺等一时应接不暇,连广济县梅川镇业余采茶剧团的演员也来拜师学艺。一批又一批蕲春采茶戏新秀涌上舞台,一大批传统剧目又恢复上演了,蕲春采茶伐又兴旺起来。
自1981年以来,蕲春县张榜、大公、蔡受、蓬花、狮子、官河、上五松、石马、黄厂、清水河、横车、赤东、童畈、金牛洞、高新铺等地,先后都有了业余采茶戏传统剧目重新活跃在舞台上。有些采茶剧团,不仅在节日里为群众演出,而且在农闲时闯县城,跨进县文化馆的大门,登上“大雅之堂”,引肮高歌,舒袖曼舞,甚至还应邀到外县演出。
1984年,湖北省戏剧工作室光诚、王俊二位老师专程来蕲春为采茶戏录音。翌年,蕲春县文化志办公室派笔 才下乡采风调访。1987年,笔者与蕲春县广播站(现为广播电台)文艺编辑童鸣一起,将调方材料及采茶戏的唱腔录音地编制成五个专辑的录音带,在春节期间各地播放。
奇怪的是,正当电视、**、流行歌舞等对戏剧猛烈冲击之时,农村中,许多是男女老少却酷爱这土生土长的蕲春采茶戏。烈日下,寒风里,稻场边,土台前,老婆婆,老爷爷,摇蒲扇,提烘笼,睁着眼睛,竖着耳朵,张着嘴巴,看采茶看得是这样的入神,听喔嗬听得那般津津有味。穿着西装的小伙子们却手提以卡录音机,坐在台边专门来录音。姑娘们回到家里,还常常打开录音机,跟着录音带哼上几句喔嗬腔哩!更为人感人的是,一位大学毕业分配在远洋轮上工作的海员,为了录下一盒蕲春采茶戏的唱腔磁带,竟步行三十余里,一连看了三场采茶戏,他告诉演员们,他要把录音带带到远洋轮上,随他飘洋过海,到处播放。这是对乡音的偏爱,是对李时珍故乡民间文化艺术的眷恋,是蕲春采伐戏这各古老质朴的乡土术昧力遗爱于她的子孙后代。
有关蕲春县的风俗人情
黄冈蕲春县结婚习俗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传统中国人婚礼的基本,早在先秦时代已经定下。所谓「六礼」是娶妻时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,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,才算得到正式承认。六项礼仪是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和迎亲。「三书」则是奉行六礼时应具备的文书,包括聘书、礼书和迎书,是古时保障婚姻有效的文字纪录。 现代人讲求简单便捷,传统上三书六礼的礼节现已化繁为简,部份更与西式的婚礼习俗混为一体。 三书 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(即过文定)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,用作确定婚约。 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致敬女家的书信,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。 迎书迎亲当日,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。 这三书是整个婚礼程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书柬,内容都是一些吉祥、赞颂、祝贺的语句。 六礼 纳采古时侯,男方遇到合适的结婚对象,便会托媒人把礼物送到女方家中,请求谈论婚事,也即我们所谓的提亲。 问名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,会将女先的出生年、月、日、时(即年庚八字)交给媒人,媒人则会将准新娘的八字、名字、籍贯及三代资料等写在红纸上(称为「庾帖」),交给男家以占卜吉凶,亦即现时所说的夹八字。 纳吉又称过文定,男家请算命先生推算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是否互相配合,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。这手续称为合婚。如果男女双方年庾八字无相冲相克,便可商量订亲条件。所以,古时算命先生对婚事掌有最大权柄,亲事成与不成全凭他的一句话。 纳征又称过大礼,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一切条件,男女依照议定条件,送聘礼(俗称定礼或茶礼)到女家,双方交换订婚书帖,婚约到这时才算被正或承认。 请期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,亦有自己翻查「通胜」,找个迎娶的好日子。当吉期择定后,再通知女家为女儿出嫁作好准备,便是请期。 迎亲大婚之日,新郎带备迎亲书到女家迎娶新娘。 过大礼 过大礼又称纳征,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较完整,同时也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。 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,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(她们必须是全 福之人,即是既有丈夫、儿女,而公婆、父母皆在)会同媒人,带备聘金、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。 为取其成双成对的意思,过大礼的物品多 为偶数,分别盛载于五个中式礼盒中,连同一帖盒,组成六个礼盒。除送赠聘礼外,男方亦会先择取两、三个吉日,于过大礼当日请女家决定大婚之期。男家聘礼送到后,男家的女宾会打开礼盒挑选几件金饰为新娘戴上,边说吉祥话,之后大家互相祝贺道喜,过大礼的仪式便算完成。 过礼注意事项: 过大礼演变至今,已成为过文定的了。即男家备礼金和多种礼物送到女家,作为订亲仪式。 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、礼金、礼品等,数量均用偶数,即取成双成对之意。 过礼中,椰子取其有爷有子意头。若父母健在用两对,否则用一对即可。 八样京果,包括莲子、百合、龙眼干、荔枝干、红豆、绿豆、花生、合桃。 茶叶,皆因茶树不能移植,种植之时须用种子,故赠以茶叶为礼物。 女方收到大礼,需要回礼。通常是上列物品及莲藕一对、头一对、石榴一对 ,更根据男友亲友多寡而送贺帷巾。送给女婿的有西装 (衣料) 、皮带、袜两对、 银包 (内须放金钱) 、利是两对,上写:「五代同堂,百子千孙」。 送嫁妆 收到大礼后,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。以往,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,取其坚固耐用之意。 送嫁妆可分为「送妆」与「迎妆」。「送妆」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,除了抬妆的人外,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,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。 嫁妆抬到男家后,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,这叫「迎妆」。男家的本家人看过妆奁录(嫁妆物品的数量、品种的目录),知道嫁妆的总台数数后,方可卸台安妆。男家这时一定给送妆的、使唤的及抬妆的红封包(利是),以取吉祥顺景的意头。 上头 上头象征一对新人正式步入成人阶段,要组织新家庭,肩负起开枝散叶的使命。上头分新郎上头和新娘上头。仪式在大婚之周前一晚进行,先选定吉时,再由男女双方各自在家中进行仪式。通常,男方的上头时间会较女方早约半小时。 上头时,男女双方需先沐浴,并由「全福」之人(俗称好命佬/好命婆,为男女方家族中的长辈,需父母、子女健在,夫妻和睦者)以柚菜浇水洗身(柚叶据说可涤除污秽)。之后换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,靠一个可以看见月亮的窗口而坐,由「好命佬」或「好命婆」替其梳头。新娘的头发会梳成发髻,以示她嫁作人妇后踏入成人阶段。边梳头的同时,「好命佬」或「好命婆」要边说出押韵的吉祥语句。例如: 一梳梳到尾,二梳白发齐眉,三梳儿孙满地,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。语意是祝颂新人能同偕白首,婚姻美满。最后,「好命佬」或r好命婆」需把扁柏及红头绳系在新郎或新娘头上,这样才算完成上头仪式。 好命人负责上头 上头通常在结婚的前夕举行,虽然仪式不算复杂,却是简单而隆重,必须拣个好时辰进行。仪式需要由「好命婆」或「好命佬」在男女双方的家中各自举行,好命婆和好命佬其实是男女双方的长辈,凡父母子女健在,婚姻和睦者为佳,希望将对方的好运加诸于一对新人身上。如果双方父母有儿有女且白头到老,上头的仪式都可由父母负责。 男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,之后要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,取其新的 开始之意。案前应准备汤圆三碗(每碗九粒) 、镜、红头绳、尖梳、子孙尺、铰剪,至吉时便由好命人上头(梳头) ,并诚心向天参拜,上头完毕后,便可与家人及兄弟们同吃汤圆,分享结婚的喜悦。 女方上头 上头前应先行用碌柚叶淋浴及穿上全新的内衣裤及睡衣,然后要择一个看 见月亮的窗口,燃起龙凤烛后要连同三碗汤圆、生果、烧肉、鸡,诚心向天参拜,更要准备木梳及篦梳代替尖梳、针线包、红丝巾;而剪刀代表有利、 子孙尺、镜乃取其光明继后之意,即所谓「龙头镜,铰剪尺」。 上阁 举行婚褛前最重要的仪式、礼节是「上阁」及「上头」。「上阁」是准新娘出嫁前一段短时间留在家中一角,通常是闺房或阁楼之内,由一班闰中姊妹、密友陪伴,暂时摆脱平日的生活习惯,做妤心理准备,以求日后能适应男家陌生的生活环境。 新娘会直至出嫁当日才离开阁楼,因此,俗称姑娘出嫁为「出阁」。现代人亦有类似「上阁」的活动,新娘于婚礼前一晚邀请姊妹、密友在女家留宿整晚互诉心事,为明天踏上人生另一阶段作好准备。虽然偶然也有姊妹们情绪激动落泪的情况,但整体气氛仍是充满欢欣的。 出门 新娘离开娘家出门前,要准备三封利是:威旺金、拜祖利是及满堂利是,到男家时文予新翁。 出门时,新娘需由伴娘或大姅姐掺扶并打红伞,寓意开枝散叶,其它姊妹也需边走边撒米及红、绿豆,俗称「喂金鸡」,据说可防止金鸡啄新娘,有辟邪作:月。 亦有说撒米撑红伞的仪式目的是避三煞(青草、青牛、乌鸡),月红伞防护邪魔对新娘的侵害,撒米则引开三煞的注意力。仪式完结后,新娘便可启程往男家。 开门利是 在以往,当男家花轿到达女家,女家需准备一些红包(称为「门包」),迎接花轿进门。 时至今日,情况刚好相反,新郎与戥穿石到达女家迎接新娘,多会遭到姊妹团的阻拦,索取开门利是(数目多以「三」或「九」为主,以取其「三三不尽」、「长长久久」的意,思)之余,亦会以种种玩意考验新郎的诚意。 其实,男女隔门斗嘴,索取开门利是不但能增添热闹气氛,同时也新娘讨人欢喜,女家不 舍得她离家出嫁的意思。不过,一众姊妹在索取开门利是时要好好掌握时间,不要闹得大久,以兔误了出门吉时。 新娘进门 到达男家后,新娘由大妗搀扶下踏人男方家门。在大门槛外会预 先放一个燃木炭的火盆(铜盆或铁盆均可),新娘需从火盆中跨过,这叫「过火盆」,取其发旺、赶邪之意。 接下来是拜堂仪式,分为三个步骤,第一是拜天地,第二是拜祖先,第三是参拜家翁家姑。拜过天地及向祖先神位行跪拜礼后,一对新人便会向新郎父母叩拜,新娘并向家翁、家姑奉上香茶,之后再按家中各人辈份和长幼逐一向长辈敬茶,至于跪下与否,则视乎敬、受双方的喜好。 跪拜父母后,新人会互相对拜,大妗姐不断说些吉祥话,在互租对拜后,堂才告礼成。 敬茶 对于传统的中国人来说,敬茶是一个很重要的礼节。新人在拜过祖先,出门时必须先向岳丈母敬茶门时也要向翁姑敬茶,这样不单代表答谢父母养育之恩,同时亦代表双方家长接纳新郎或新娘为家族中的新成员,是身份备受确认的象征。 新人敬茶用的香茶内,通常都放上两枚红枣和莲子,寓意早生贵子的吉兆。新家翁、家姑及长辈喝了新娘这杯茶后,会送上金手镯、玉器等首饰作为新媳妇的见面礼,又会在盛托香茶的盘上(俗称「槟榔盒」)放上一封利是,作为大妗姐的赏钱。 三朝回门 回门虽然并没列在三书六礼中,却是中国人传统一个极重要的嫁娶礼仪,绝不可掉以轻心。 从前,新娘出嫁后,会在第三天由丈夫陪同下回娘家探望父母。男家一定要送回金猪一只,以示新娘子的贞洁。 女家收到金猪后即分予亲戚朋友、街坊邻理享用,表示自家女儿不辱门楣。传统上,岳丈母需留回门的新娘及女婿在家吃饭,但现在大多数新人都选择即日回门,既省时又方便,所以新人只在娘家稍作休息,用些茶点便算交待过这个礼节。
参考资料: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